浅析女性犯罪形成的社会历史因素
   
本文共计7页,5590字; 
  
  内容摘要:女性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社会、家庭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。探讨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历史因素,并不意味着把社会看作是形成女性犯罪心理的主要因素。本文拟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,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生活状况、社会关于女性的意识观念,分析社会历史对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影响,探讨消除历史影响的有效途径。 
   关键词:女性犯罪
目 录
内容摘要、关键词	1
一、女性犯罪心理的一般特征	1
(一)对封建贞节观的双重认识	1
(二)被动性和依附性强,易于接受暗示	1
(三)认知能力低下,认识范围狭窄	2
(四)情感丰富,脆弱,情绪波动性大,报复心强	2
二、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	2
(一)宗法制度,男尊女卑思想和三从四德的观念及其对女性犯罪心理的影响	2
(二)贞节观的形成及其对女性犯罪心理的影响	4
三、消除社会历史上不良思想影响的有效途径	5
(一)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和内容	5
(二)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,提高女性整体素质	5
(三)社会媒体要树立更多更好的女性榜样	6
注释与参考文献	6
参考文献
皮艺军,马凯.我国当前卖淫活动的共生模式[J].犯罪研究,2001,(6):47, 
  罗大华.犯罪心理学[M].北京: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1997。 
  宋小明.犯罪心理学教程[Z],北京:警官教育出版社,1999. 
  陈东原.中国妇女生活史[M].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98.